胡继晔:食品安全的区块链监管发表时间:2020-09-02 10:12 8月29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0中国食品药品区块链创新应用论坛”在北京华滨国际大酒店举办。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与质量安全”为主题,汇聚多位领域内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保障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等各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中的创新应用。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胡继晔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食品安全的区块链监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胡继晔对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能够解决信任距离的功能表示了肯定,他解释称:分布式账本缩短了信任的距离。比如在100人的微信群里发了只能10个人领的红包,抢红包的记录在每个手机终端都是完全一样的,“时间戳”记录了这10个红包被领取的准确时间和领取人,由于所有群友的终端都同时记录了这个红包的领取结果,从而形成分布式记账,因而无人怀疑这个红包的账目是“假账”。分布式账本技术建立了天然的信任,这恰恰也是我们食品和药品需要的,只有食品和药品行业的各个分布式节点都建立了信任,我们的食品药品才更安全。缩短信任的距离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为食品药品奠定的技术基础。”
胡继晔进一步建议,可以将分布式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的各个生产环节。他认为:“我们的食品行业可以逐步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这个信任机制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如果食品药品的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运输、销售全链条都是在一个联盟链上的话,是完全可以建立信任机制的。区块链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高大上,那么晦涩难懂,不管是食品还是药品,从原材料开始就溯源上链,每一步都可追溯、可追责,链上的信息是可信的,社会对食品药品信任就可以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而建立起来。”
同时,他还以现实中的场景进行了详细解释,胡继晔称:“2010年到2011年,我到英国牛津大学访学了将近一年,那时候我们国内鸡蛋好像还没有打码的习惯,我第一次看到英国每个鸡蛋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码,感觉这个鸡蛋吃起来很放心。现在中国也已经做到了,大家去超市买鸡蛋都不再担心有问题,对鸡蛋这种食品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过去我们食品药品信息主要靠互联网,但互联网上只能传递信息,无法传递信任,而食品药品行业最最需要的恰恰是信任,区块链对我们食品药品行业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就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比如大闸蟹,从出生的蟹苗开始就生活在阳澄湖里面,这个节点大家都看的到,秋后捕捞的阳澄湖大闸蟹就是可信的,而不是靠蟹鳌上挂的那个小塑料牌。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数字化的技术,但我认为,技术不是问题,我当年是学工科出身,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核心是理念,是我们是不是真心实意做这个事情,把这个事情作为我们分布式账本上的一个节点,如同红包的领取每个节点(手机终端)都能够看得到,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解决信任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区块链进行监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而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都列入2020年度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将极大促进区块链监督立法的完善。关于区块链应用于食品、药品监管这个问题,胡继晔从法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未来展望。他指出:“我们的《食品安全法》的第三条指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怎么通过区块链落实?唯有区块链才能真正把《食品安全法》要求的全程控制、社会共治通过技术落实,就像复式记账解决不了做假账的问题,只有靠分布式账本才能解决。同样的,过去我们在食品药品的全程控制和社会共治都是靠人为抽查,这些措施在区块链时代是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来实现社会共治。在这个共治中,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节点,人人都是监督员。” |